- 发布日期:2025-04-15 17:02 点击次数:83
你知道吗?研究明确指出,有效控制血糖并及时检测各项相关指标,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定期体检就像给身体安装了“健康预警器”,能及时揪出异常指标,尽早干预,从而延缓并发症的发展进程。
然而,现实中有许多糖尿病患者并不清楚自己该做哪些检查。有些人觉得部分检查没必要,结果延误了病情;还有些人盲目跟风,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做了不适合自己的项目。别担心,今天就为大家详细梳理糖尿病患者体检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项目。
重点人群需格外留心
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建议定期体检,以下这些人群更要重点关注:
1. 有糖尿病前期史,或父母患有糖尿病的人,遗传因素和前期症状都在提醒要密切关注血糖健康。
2. 40周岁以上的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变化,患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也在上升。
展开剩余82%3. 运动量少,体质指数≥24 kg/m²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的人,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紧密相关,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4. 有巨大儿分娩史、妊娠期糖尿病病史或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这些特殊经历会改变身体内分泌环境,影响血糖稳定。
5. 患有黑棘皮病的人,黑棘皮病常与胰岛素抵抗相关,也是糖尿病风险增加的信号。
6. 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或正在接受相关治疗的患者,这些疾病与糖尿病相互影响,共同威胁心血管健康。
7. 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或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药物可能影响血糖代谢,需定期体检监测。
体检项目大盘点
血糖相关
血糖检查包含空腹和餐后2 h(或OGTT 2 h)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白蛋白。日常血糖需根据自身情况随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则每3 - 6个月检查一次,它能反映过去2 - 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血糖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
体格检查
常规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计算BMI和腰臀比。正常腰围范围为男性<90 cm,女性<85 cm。超重会加重胰岛素抵抗,提升糖尿病并发症风险。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青少年),要检查是否存在黑棘皮病,这类检查可经常进行,方便随时掌握身体基本状况。
血压、血脂
糖尿病合并血压、血脂异常,极易损害心血管。建议在家备一个血压计,每天测量血压;血脂每3 - 6个月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调整生活方式或治疗方案。
口腔检查
糖尿病是口腔疾病的危险因素,高血糖易引发龋病等多种口腔疾病,而口腔疾病又会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每6 - 12个月要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守护口腔与全身健康。
肝肾功能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肝功能异常会削弱降糖药物效果,长期高糖还会损害肾脏功能,因此建议至少每6个月检查一次肝肾功能,确保身体代谢和排毒功能正常。
眼底检查
糖尿病眼病是常见并发症,通过眼底检查,使用免散瞳眼底照相机拍摄至少2张以黄斑及视乳头为中心、角度为45°的眼底后极部彩色照片,就能分级诊断出有无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疾病,建议每年检查一次,为眼睛健康保驾护航。
神经病变学检查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慢性并发症之一,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若发现异常,需进一步行电生理学检查(如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及定量感觉测定,每6 - 12个月检查一次,及时发现和干预神经病变。
尿液检查
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的比值能精准评估糖尿病患者肾病的严重程度。没有肾脏病变的患者,每年至少检查一次;有肾脏病变的,每3 - 6个月检查一次,密切关注肾脏健康。
肿瘤标志物检查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原发性2型糖尿病会增加肝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膀胱癌等常见癌症的发病风险。具体检查项目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建议,帮助早期发现潜在的肿瘤风险。
心血管检查
常规检查可做心电图。若伴有高血压、心电图异常或心脏听诊异常,应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或有胸闷、心前区疼痛症状,需做运动试验或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有心律失常的患者要做动态心电图检查,伴高血压者宜做动态血压监测,全面了解心血管健康和血压波动情况。
周围血管检查
糖尿病可累及全身大血管,下肢血管最为常见。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足部皮肤有溃疡的患者,应测定踝肱指数,必要时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及下肢动脉造影,每6 - 12个月检查一次,及时发现和预防下肢血管病变。
腹部B超
超重、肥胖或肝功能异常的糖尿病患者,需做腹部超声检查,查看是否伴有脂肪肝及胆石症,必要时行上腹部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了解腹部脏器健康状况。
此外,血常规、甲状腺功能、骨密度检查等常规项目,可根据医生建议选择,为身体健康提供更全面的评估。
体检前患者注意事项
1. 若体检项目较多,长时间空腹和活动可能让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建议体检时有人陪同,尽量减少活动量。随身携带饼干、糖果等食物,一旦出现心慌气短等低血糖症状,立即进食缓解,完成空腹抽血、B超等项目后,就可按日常习惯进食。
2. 有空腹项目时,体检前先别吃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以免引发低血糖,待空腹项目结束后,再按医嘱用药;若无需空腹检查,体检前可正常使用降糖药。
3. 体检前2 - 3天要清淡饮食,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但也不要刻意节食,保证饮食正常,才能让监测结果更准确,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发布于:北京市